Monday, July 4, 2011

學好兩個鍵盤!


(轉載自CUP magazine 2011年7月號)


            今天,我們的孩子要武裝起來,須要學好兩個鍵盤:電腦的和鋼琴的!
            電腦入侵音樂世界是從何時開始?這要分兩個不同應用層面來說。第一個是用電腦來儲存音樂。從唱片、錄音帶時代轉到CD開始,到現今連CDCD播放機也可省掉,乾脆用iPodiPad或手機內的硬盤儲存音樂檔案,用軟件播放,用網絡或可插存取記憶體傳送,甚至只靠iCloud下載 …… 這革命只在近二十多年間發生!
            當然,這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的同期,需要很多的數碼標準和技術配合。無然,現今的音頻檔案格式還未統一,包括壓縮了的和未壓縮的例如FLACWavPackMonkey’sALACPCMIFFWAVAUMPEG-4MP3等一大堆,但今天傳到耳鼓的音頻,如果你不是現場的樂器演奏者,或親臨歌劇院,聽到的音樂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是經過數碼處理!(我的一大堆LP黑膠唱片如果還可以找到唱盤播放的話,是餘下百分之零點零零一例外!)
            說到第二個層面,便是涉及用電腦發聲。自古以來,樂器發聲原理都是用氣、弦、膜和體鳴的,因而發展出管樂器、弦樂器、敲擊樂器和鍵盤樂器。所以當我們吹色士風,拉小提琴,吹簫、打鼓或彈鋼琴時,未經處理過的鳴音直接透過空氣震蕩我們耳膜,這些音樂才是百分百模擬(Analog)音樂,而不是數碼音樂。(不得不提,「模擬」這技術性名詞的中文翻譯非常誤導,字面上,「模擬」有「假」的含意,但Analog Signal才是最「真」,數碼化(Digitization)倒是Analog Signal的模擬!詳見20104月號〈The Fourth Culture*一文)
            然而,到了上世紀四十年代美國人Laurens Hammond 發明了第一台二百噸重的電動風琴(Electric Organ),這仍然是模擬音樂,它只是用電力推動一排排笨重的管風琴而已。之後電子合成器(synthesizer)的出現,原理是以放大不同頻率的電流訊號(Electrical Signal)產生電子音響,再用上不同數學algorithm運算,製造音高(pitch)、音色(timbre)和ADSR AttackDecaySustainRelease)混合出不同樂器聲效,這便是百分百用電腦來發聲的數碼音樂。
            鑑於電子合成器多以鍵盤作輸入,外表很像鋼琴,我們便把這副可以製造不同樂器聲響的電子產品稱為「電子琴」(Electronic Organ)。這些電子音樂逐漸普及,一些作曲和混音電腦軟件相繼出現,數碼音樂可以透過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標準介面傳送,因而可以很方便應用到音樂製作、電影配樂和其他很多廣泛的音樂範圍上。電子琴今天也改叫數碼鋼琴、數碼鍵盤或數碼合成器了。
            然而,在這短短的一段電腦入侵音樂的演變過程中,如果我們要認真探討下去,當中不難發現,電腦其實已把音樂推上另一學習層次。
            從十七世紀的巴羅克(Baroque)、十八世紀的古典(Classical)、十九世紀的浪漫(Romantic)和二十世紀的現代(Modern)音樂風格到今天的多樣性(Polystylism)潮流,人類對音樂的熱愛有增無減,但始終,學習樂器的人口比例遠遠追不上音樂聆聽者,香港更有愈來愈少人學樂器的趨勢。無他,小孩子學習任何樂器不是像掛起iPod耳機聽聽便可以進入音樂世界。樂器鍛練是一段艱苦漫長的路,學習樂器的成果絕不會立竿見影,在「即食文化」籠罩下,這學習過程大大消弭了孩子(和一部份家長)的興趣。當然,世上還有很多有識之士的父母,他們知道音樂鍛練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在此我仍要指出,就算懂和不懂樂器的父母,今天必須拋開對電子音樂的成見,因為電腦已為我們的孩子——和一些抱怨小時候沒機會學樂器的成年人甚至是老年人 —— 打開一片學習音樂新天地。
            先舉一個例,假如你問虎媽,小孩子應該先學彈鋼琴還是先學彈數碼鋼琴好呢?她的答覆肯定是必學鋼琴無疑,這條簡單的問題反映出大部份人類的思維是根深柢固的。
            鋼琴的歷史最少有三百年,給人的印象是傳統、高貴和莊嚴。而數碼鋼琴只是近年科技產品,為什麼好好的一台黑漆發亮的鋼琴不好好地去學,而去學按一些鬼五馬六的電腦鍵?優雅的琴聲怎能被那些合成音頻替代?彈鋼琴的基本功怎能沒有?相信今天大多的媽媽也會這樣想。但她們不知道的是,今天的電腦科技已可令一個數碼鋼琴奏出Grand Piano的音色,同時可以在三百多種不同的樂器中program出一個管弦樂團(Orchestra),為你五歲大的小女兒伴奏,「陪」她學琴;音樂教育已從「到老師家中學琴」發展到今天的「電腦輔助遙距學習」,「可學性」大大提高,「成功感」近乎「一蹴即就」。
            況且,撫心自問,除了虎媽是萬中無一的例外,每個孩子是否也可以成為郎朗或李雲迪,如果媽媽讓孩子學彈鋼琴的目的只是學音樂,學數碼鋼琴是最佳選擇,最容易上手的了!同時,請不要忘記,學彈數碼鋼琴並不窒礙孩子將來學習其他喜愛樂器的欲念。今天的數碼鋼琴可以說是傳統鋼琴的直系親屬。再者,一個數碼鋼琴,更能把傳統藝術推往更廣的層次,單靠獨奏已無法滿足自己創作空間,悅己悅人了。   
               音樂對人潛移默化,就像今天的電腦軟件一樣。打破傳統是需要持久和適用性,歷史悠久的鋼琴和電腦兩個鍵盤,一目了然的排列,恰好就是蘊藏無限音樂創意的十二音調,和闖進軟件深淵的QWERT。一個漪歟盛哉,瑰偉奇詭的未來世界,正等待我們下一代摩娑!(完) 
*http://it-column-cup.blogspot.com/2010/12/fourth-cultur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