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6, 2015

馬雲與喬布斯

(轉載自CUP magazine 2015年5月號)

今年三月,馬雲在德國Hannover主辦的CeBit 2015 演講了約 二十分鐘,對科網公司挑戰未來作出三點預告。

一是二十年來科網公司為何大部份不夠三年壽命,答案是那些公司每天都擔心能否生存下去,用的是C2B想法,是錯的,未來的生態一定是B2C。換句話說,光從消費者身上賺不到大錢,只能幫消費者賺錢自己才賺得更多。

二是將來科網公司是all connected by data,不是鬥大、鬥強、鬥標準化......因為數據永遠在全球不停流動,鬥的是flexibility、customization 和user friendliness!他提出這種新經濟不應叫Digital Economy,應叫Data Economy,誰最懂把握數據誰便會冒起;而且,未來IT領袖會愈來愈多女性,因為她們聰慧、對Data細心和盡責(對在座的德國總理Dr. Angela Merkel擦鞋落啱鞋油)。

三,他說自己其實不懂互聯網,改變世界的不是科技,而是科技背後人的夢想,幸好他的潛台辭 I have a dream 沒說出口。

姑勿論馬雲的「大路嘢」準不準,他的美語演講技巧的確已達世界級,正如陶傑寫他,意謂共產黨一不打壓便跑出一個從未沒放過洋英語呱啦啦的科網首富(漏網之魚?),中國再開放點,難保不會橫空爆出三個Bill Gates,五個Zuckerberg和七個Steve Jobs,美國不嚇暈幾稀矣!中國其實是美國半個盟友,㨍制創作空間,讓美國獨大!

一說起Steve Jobs,最近我再有些新感受。

事因我讀了Internet History,Technology and Security這慕課(MOOC)。這課程有趣之處,乃是講者透過一連串訪問當年倡議並參於發展互聯網的人物,介紹網絡技術,讓我們回顧一下一段只短短二十年卻改寫今天世界的歷史大事 —— Internet 和Web 的誕生。

訪問人物包括伊利諾州大學超級電腦中心(NCSA)的Larry Smarr和密芝根州大學推出首個NSF Net(Arpanet前身)的Doug Van Hauweling,再飛到歐洲瑞士的高能物理研究中心CERN,聽聽發明World Wide Web的Tim Berners-Lee和比利時工程師Robert Cailliau,怎樣在像迷你聯合國的CERN,把全球不同國家種族科學家共冶一爐,需要創出一個URL Protocol,從而再開發出HTTP和HTML語言,方便寫不同應用介面。從此,Internet的內結構有了這種易用的Browser介面,迅速蔓延全球。

再飛回加州史丹福大學的SLAC(Stanford Linear ACcelerator),那裡Paul Kunz博士,又是為了方便科學家共用一個三十多萬件研究文章庫,美國第一台Web 伺服器因而面世。之後的Gopher、Mosaic、Netscape、Mozilla到今天的Firefox瀏覽器的出現,到光纖一下子可以把全球不同操作系統的電腦連結起來,Microsoft絕地反擊,短短幾年,人類進入網絡世界!其速度之高和滲透之廣前所未有。

說到這裡,Steve Jobs和這段歷史有何相干?

話說一九八五年Jobs被蘋果踢出局,是他人生中的最低潮。以他頑強打不死性格,痛定思痛,仍然相信自己創出Apple II和Macintosh兩代舉世無雙個人電腦後,一定再能發明第三代翻天覆地的產品,於是跟他從蘋果出來的五名工程師埋頭苦幹,終於在一九八八年推出黑漆漆的一個盒子叫NeXT,初時還只有黑白monitor!而且售價奇高,沒多人買。至一九九零年,第二代的NeXTcube面世,其採用強勁的技術突破很多當時用PC想也不敢想的功能,尤以操作系統NeXTSTEP(後來Jobs把這Unix 和Object-Oriented軟件基礎帶回蘋果,就是今天OS X和iOS的前身),配合先進graphics和豐富開發軟件能力,廣受大學研究員樂用。可惜,這超越時代的產品被炒他魷的John Sculley控告侵權,一度窒礙NeXTcube開發應用軟件打進商業市場。一九九三年前後,Tim Berners-Lee和Robert Cailliau正是利用NeXT研發Web Browser 和Web Server,及後的Marc Andreessen寫 Mosaic也是用NeXTcube,一夜間讓全球免費下載。

至今,Robert Cailliau每次訪問也愛展示他桌上的古董NeXTcube —— 世上第一台用Browser的電腦!雖然甚少人知道這段歷史,可想而知,Jobs落難之際,仍固戀改變世界!問「他是個怎樣的人?亅我也嫌不夠貼切,非要吐句廣東話「佢係乜嘢人嚟㗎!亅才到位。

無巧不成話,今年三月底剛推出一本新書Becoming Steve Jobs - The Evolution of a Reckless Startup into a Visionary Leader。兩名作者Blent Schlender 和Rick Tetzeli均是資深記者,訪問無數財經名人富豪包括李嘉誠,前者更聲稱與Steve Jobs有二十五年quasi-friend交情。

若要將此書與二零一二年Steve Job授權Walter Issacson寫的傳記〈Steve Jobs - a biography〉*比較,我的第一個反應是,這新書非常貼題,相信每人拿起這書一定想知道「怎樣才能成為Steve Jobs?亅,雖然書題另一含義是「Steve Jobs的成長亅,姑勿論讀者祈望得甚麼,但只須翻數頁作者已告訴你:「Steve Jobs就係咁嘅人,你哋學唔到㗎喇亅!

Issacson寫的傳記是鉅細靡遺塑造Steve Jobs為一無往而不利神殿級名人,新書作者是把他還原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兼有著人性一切枷鎖,生老病死當然不在話下。尤以他死前幾年, 書末着墨甚多,例如Tim Cook願意捐他部份活體肝作移植,而且暗中做了配對,Steve Jobs一口拒絕,寧願跟常人排隊等候!推翻很多人認定他自私性格。後來終於等到換了肝,精神一好便埋首追求推出他一直認為Apple II和Macintosh之後最方便使用的PC —— iPad!

其實iPad是他多年最終夢想。他心中一團火可能每天都在宣稱:「全世界人都不懂甚麼是PC的典範真正個人電腦,等我來啦!亅他志不在iPod和 iPhone,只不過當年財力不足,讓iPod和 iPhone打響頭炮,順帶儲足彈藥。技術人員都知道,其實設計iPad比iPod和 iPhone更易,Steve Jobs就是有股豪氣。我還記得當年看過一些不知就裡的報道,說蘋果已窮途末路,鬥不過主流PC市場,非要轉攻音樂和手機的消費品不可了!

二0一0年一月二十七日應該是他最安慰的日子,之前很多猜測他會不會親身發布iPad,他終可從痛苦臥床的日子爬出來,瘦弱身軀站在台上,傷感地回顧蘋果的往績十數分鐘,然後拿出他最新的玩具,便坐在台上的沙發上示範功能,一是配合iPad可用在家居背景的需要,幕後的人當然知道他不能站太久了!

四月四日經濟學人書評的一句話,意謂喬布斯和邱吉爾不一樣,邱吉爾未打敗希特拉前人們覺得他是失敗的,但喬布斯在任何範疇中也異常特出......Steve Jobs絕非被幸運之神眷戀,他成為偉大的發明家,靠的是剛烈性格、邊做邊學、恰當時機和努力不懈!(完)

*此書述評在此:http://it-column-cup.blogspot.hk/2012/03/blog-post_9953.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