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7, 2010

天空裡的一片雲

(轉載自CUP magazine 2010年12月號)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 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詩人徐志摩這首《偶然》,本來是寫給一位偶然相愛一場而後又天各一方的情人的。今天我們活在互聯網的國度中,有了FacebookSkypeWebcam……,天各一方抱著電腦也可對酒當歌,談情說愛,除了身體接觸外,其他一切人類行為也可以在網上進行;再讀這首詩,頓覺「老土」異常。
               但不由你不信,徐志摩亦可以充說是對未來的洞悉力非常高超,我們今天真的是活在「一嚿雲」中,我和妳的需要都是維繫在「那嚿雲」內,經常投影在你的iPad ——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 —— 在轉瞬間可以熄機,消滅了蹤影。
               以上我想說的,當然是指IT的大趨勢 ——「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
               「雲端運算」是指於互聯網上的運算方式,透過這種方式,用家可共用軟硬件資源,資訊可以按需要提供給電腦和其他設備。整個運行方式很像電(力)網。
               其實我們一般人每天也已用著「雲端運算」中最基本的「雲端存取」形態,在我們透過互聯網到「雲端」找資料的同時,我們也可以把自己製出來的資料上載到「雲端」,讓自己身處異地只要可以上網便可以提取,或隨時隨地讓他人下載,更不怕「掉」了(試問誰沒有遺失過電腦,電腦被人偷了或儲存在裡面的重要資料「crashed了」的經驗?)。換句話說,我們不需要知道「雲端」的資料中心放在哪裡,只要知道我們日常需要用的資料,不用存儲在「跟身」的電子裝置內(包括筆電、手機、iPadBlackberry……),而是存在「雲端」裡,隨時隨地可以拿回來。
               2003年,美國科技作家Nicholas Carr寫了一篇文章 IT Doesn’t MatterHarvard Business Review在刊登,被微軟、英特爾、惠普及其他科技公司臭罵,隨後他更「變本加厲」出版了一書Does IT Mat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Corrosion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原因是他鼓吹用家的電腦硬件不用太多功能,與及當大企業應付IT的需求日益增加時,亦不用每年花巨資加添或更新電腦,應盡量外判給專業的供應商,它們的computer plant內裝置了强大的電腦運算能力,非一般企業能負擔,透過網絡應用運算服務,將來有如在家中用插蘇取電一樣方便,還宣言「The End of Corporate Computing」已來臨。這當然是點中以上科技公司的死穴,當年惠普的女CEO Carly Fiorina更帶頭群起而攻之,有些電腦公司更ban了他。
               今天iPad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更是打開了一度大門,讓更多人,尤其是仍討厭電腦的普通人,願意手執一部簡單易用的新潮產品,不經意地踏進「雲端」世界去,應驗了Nicholas Carr的預測,亦揭露出身為科技龍頭的美國,很多龐大跨國科技企業一直只顧短期投資回報(ROI)而作出短見的商業決定,推出新產品時的考慮甚少以科技為人類帶來長遠福祉作為出發點。稍具人文抱負的科技人尊重AppleGoogle,就是它們是少數的例外;和很多在矽谷的start-ups一樣,不是一早把科技作搖錢樹,而是抱著一股崇高的理想,令科技人性化、善性化和普及化。
               2008年,Nicholas Carr出版了第二本書,名為The Big Switch – Rewiring the World, From Edison to Google,肯定「雲端運算」年代已來臨,還以供應電力的革命性歷史過程作深入比喻,將來的IT應用有如電力公共設施一樣。二十世紀愛迪生發明燈泡,亦要經過一輪艱辛刻苦的過程才能建立到第一座發電廠及安全有效的電力網,現今電腦隨處可及,互聯網亦無遠弗介,Google以搜尋器起家,但Google的終極目標是把人類的知識整合,包括文字、語言認知和圖像等,直至能直接傳到人類的腦袋內為止!為實現在人工智能上稱為AI-Complete而努力。當今應用「雲端運算」概念,以投資、深闊度和對世界衝擊力而言,以Google為首。
               其實早在1960年代,「雲端運算」這概念已由首位提出人工智能的電腦科學家John McCarthy說過:將來的電腦運算可以有如公共設施服務那末方便。1983年,Sun Microsystems亦曾以「The Network is the Computer」作標語;1995OracleLarry Ellison在巴黎舉行的歐洲資訊技術論壇會議上,在即興演講中介紹網絡電腦(Network ComputerNC)的概念,更聯合IBMSunAppleNetscape1996年制定了網絡電腦的標準,亦親自來過香港推銷他的NC概念。但人類從來未看到一台真正的NC生產出來,誰料十五年後Steven JobsiPadLarry的夢想成真,還可以隨身携帶!
               而「雲端」(Cloud)這個從電訊電話業借來的術語字,是2006Eric Schmidt(現為Google CEO)首次鑄出來,「雲端運算」這術語之後正式為人樂用。同年,Google Google 101計劃,翌年IBM與多間美國大學包括卡內基美隆、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加州大學柏克及馬里蘭等大學對「雲端運算」作出大規模研究,目的也是為降低分散式運算技術(Distributive Computing)在學術研究方面的成本,和為這些大學提供相關的軟硬體設備及技術支援。
               2008729日,雅虎、惠普和英特爾亦宣布一項涵蓋美國、德國和新加坡的聯合研究計劃,推出「雲端運算」研究測試床;200883日,Dell也在申請「雲端運算」商標;20107月,美國太空總署和包括RackspaceAMD、英特爾和Dell等支援廠商共同宣布一種「雲端運算」軟件名為OpenStack201010月,微軟已表示支援OpenStackWindows Server 2008 R2的整合。
               至今,以上種種支持「雲端運算」的活動已說明這趨勢很快會成為主流。說到商業上的「雲端運算」,這只不過是把我們日常的「雲端存取」模式再推前一步,不單限於存取功能,而是加進運算功能,提供給小公司和大企業也可受惠的多層次服務。這包括連運算軟件也不須要買,有須要用時才從雲端租用服務下載來運行(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亦即是以前稱之為Software-on-Demand);如果一間公司的電腦硬件不夠用,在「雲端運算」的模式的運作下,也可以租用平台服務(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在「雲端」運行;如果什麼也不夠用,租用整套設施也可以(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只要花付擔得起的費用,猶如擁有一個屬於企業內設置龐大電腦系統的虛擬IT部門,以應付一切對內和對外的IT需求。
               不久的將來,我們再可套用徐志摩的詩:傳統的運算輕輕的走了,正如雲端運算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按一按鍵,瞬進西天的雲……不帶走一片雲彩。(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